症状体征
40-60岁多见,男性超重中老年人更常见。临床特征是由响亮鼾声、短暂气喘及持续10秒以上的呼吸暂停交替组成,呼吸暂停表现口鼻气流停止,但胸腹式呼吸仍存在。呼吸暂停产生窒息感及伴随身体运动可突然惊醒,出现几次呼吸后再次入睡。睡眠时频繁翻身或肢体运动,可踢伤同床者;有时突然坐起,口中念念有词,突然又落枕而睡。白天感觉疲劳、困倦、没精神、晨起头痛、迟钝,以及记忆力、注意力、判断力和警觉力下降。可出现抑郁、焦虑、易激惹、口干、性欲减退和高血压等。
疾病病因
鼻咽喉部结构异常导致上呼吸道缩窄,是睡眠中气道阻塞的主要原因。
诊断检查
多导睡眠图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在每夜7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反复发作30次以上,每次10秒以上,或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指全夜睡眠期平均每小时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总次数)>5次。低通气指呼吸气流减少50%以上时间超过10秒。呼吸暂停在NREM睡眠1、2期常见,3、4期罕见,REM睡眠期最常见。NREM睡眠3、4期缩短,平均睡眠潜伏期常在10分钟以内。
治疗方案
可用非手术疗法,如减肥、侧卧睡眠、避免睡前饮酒和使用镇静剂等。也可采用药物疗法,国内从美国引进的鼾夫康口含片及喷剂配合使用可以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彻底治愈打呼噜,它们消喉毒,强免疫,从根本上解除打鼾的根源,治愈后不会复发。目前常用的有效疗法是经鼻持续正压气道通气,睡眠时戴一个与呼吸机相连的面罩,由呼吸机产生的强制气流增加上呼吸道压力,无论在吸气或呼气状态下都能保持恒定压力,使上气道始终保持开放,避免塌陷或阻塞。也可在睡眠时使用不同类型的口腔矫治器,使下颌骨或舌体向前上方提起,增加咽部横截面积,增加呼吸气流量。必要时可行手术治疗,如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等。